登录 | 搜作品

洪承畴长沙幕府与西南战局更新11章最新章节,精彩大结局,杨海英

时间:2018-04-19 14:32 /军事小说 / 编辑:香云
独家完整版小说《洪承畴长沙幕府与西南战局》由杨海英倾心创作的一本历史军事、战争纪实、古色古香风格的小说,这本小说的主角是洪氏,洪承畴,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至此,对洪氏“争功”之说,我觉得也靠不住。期待云贵内纯,一直是洪氏希望之所在,精

洪承畴长沙幕府与西南战局

需用时间:约2小时读完

阅读指数:10分

作品频道:男频

《洪承畴长沙幕府与西南战局》在线阅读

《洪承畴长沙幕府与西南战局》第10部分

至此,对洪氏“争功”之说,我觉得也靠不住。期待云贵内,一直是洪氏希望之所在,精专注之目标。若他再耐住子,等待三个月,事情就完全如他所预计的一样,本不存在争功的嫌疑。再说,他争到了什么?他可有资格争功?虽然孙可望一经投降,他立即病愈,表示要振励精神,勉图竭蹶,慎终如始,却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的地位了。清军转入战略看功阶段,分三路看功云贵,洪氏只是其中的一路,尚且要与宁南靖寇大将军、宗室罗托协商[278],地位陡然下降。顺治十六年八月二十八洪承畴再次乞病解任[279],可见他对自己的处境和地位还是十分清楚的,他知,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,自己的使命宣告完成,只能以剔砾不支这种最平常、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告退,或许带着走良弓之悲,但绝对不敢表。分内之事还得勉完成,如“为诸军任饷,十七年八月以仍不能卸经手之责”[280]。可以说,这就是洪氏第二次乞病解任的内情。

对于洪承畴的乞请,清廷也没有加以挽留。洪氏乞病解任的揭帖在十月十六到达朝廷,仅仅一周之的二十三,清廷即“特准解任回京调理”[281],行政效率如此之高,如此不假思索,这只能证明以往的信任有加,仅仅是一种权宜,一篇迫不得已的权宜,并非真正信任无猜。敕命以来一直如梗在喉,此时洪氏自寻阶梯,正中清廷下怀。五省经略的赫赫威权,只是历史河遇到坚强礁石起的一朵小小花,转瞬即逝,从来就不能当作铁板钉钉的真实旧事重提,更不能成为洪氏争功的砝码。顺治十六年之洪氏地位的尴尬,是有目共睹的事实。他最终只能成为又老又废的闲人,凄凄惨惨在北京,是心机过度还是被清廷无情抛弃?历史是残酷的,又是顺理成章的,这与洪承畴个人天良是否存在关系不大,倒是与他关键时刻总是不够坚定的个大有系。我们不可能重演历史,也不可能完全恢复历史的原貌,但应该追对历史作出更理、更接近真实的解释。当然,本文仅仅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而已。

原载《燕京学报》新7期(1999年)、新8期(2000年)

注释:

[219] 《明清史料》丙编,第二本,第160页,顺治十三年六月二十九《经略洪承畴揭帖》,《明清档案》第28册,A28-13,同《五省经略洪承畴揭为自陈不职请敕罢斥》。

[220] 《清世祖实录》卷91,顺治十二年四月壬戌条。四川巡李国英奏言:“我国家兵威无敌,而小丑敢逆颜行,非兵不强,饷不足,由封疆之臣畏难避苦、利钝功罪之念先入于中,以致贻忧君耳。”很显然,矛头就是针对洪氏的。

[221] 《清世祖实录》卷91,顺治十二年四月己巳条。

[222] 以上未指明出处者,均见《明清史料》丙编,第二本,第150页,顺治十一年七月初二《经略洪承畴密揭帖》。

[223] 《明清史料》甲编,第六本,第538页,顺治十年十一月二十八《经略洪承畴密揭帖》。

[224] 《明清史料》丙编,第二本,第146页,顺治十一年六月二十六《经略洪承畴揭帖》。

[225] 《清世祖实录》卷89,顺治十二年二月戊午条记载顺治帝得知洪承畴此时正“在彼练军兵,整修器械”,故取消了派驻八旗官兵驻防武昌的决定。

[226] 《明清史料》丙编,第二本,第146页,顺治十一年六月二十六《经略洪承畴揭帖》。

[227] 黄榜元:《兴宁县志》卷18,《杂记·纪异》记载,顺治十一年“寇复扰”,知县“桂东官兵剿,贼众乏食,尽从江西、广东散去。”这时“寇”活频繁,看来与李定国的军事行有密切关系。

[228] 郭岐勋:《桂东县志》卷7,《兵防志》;杨岳方:《酃县志》卷11,《事记·兵燹祥异》。

[229] 《明清史料》甲编,第六本,第563页,顺治十二年十二月初三《经略洪承畴密揭帖》,《明清档案》第25册,A25-4,同之二《五省经略洪承畴揭请备战明年秋冬会剿滇黔贼寇事宜》。

[230] 《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》第132页,顺治十三年七月十八《军十二年分收支兵马钱粮事揭帖》。

[231] 如顺治十三年南明知府郭子治等率士民投诚,洪氏十分兴奋,认为“巫夔之间耕凿久驰,竟成荒土,贼之外地无委积可恃,多掣肘。”就是一个例子,这个成就并非是军事胜利。见《明清档案》第30册,A30-12,顺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之二《五省经略洪承畴揭报投诚文职姓名请准照例降授》。

[232] 《明季南略》卷16,《洪承畴传》,第522页。

[233] 《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》第106页,顺治十二年七月初六《常德剿贼大兵已旋荆州会议另发大兵驻扎澧州事密揭帖》。

[234] 戴联:《城步县志》卷5,《形胜》,同治七年修,民国十九年重刊本。

[235] 周思仁:《武冈州志》卷8,《流寇纪略》,乾隆二十二年刻本。

[236] 《永历实录》第133页,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版。

[237] 《清代档案史料从编》第六辑,第172页,顺治八年七月十一《沈永忠为沅州失陷请军粮以资剿事题本》。

[238] 《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》第107页,顺治十二年七月初六《常德剿贼大兵已旋荆州会议另发大兵驻扎澧州事密揭帖》。

[239] 十月十五据紫阳中路坐把总向应芳报称:“高、丁贰家兵,自南岳庙一带,于十三酉时撤转”,“已上靖州。又闻武冈杨武亦要上靖州”,十五“逆贼将磨阳隘、猪冲一带预尽行撤回”。十七据刘先扬报称,“逆贼于初九到武冈,调杨武兵转,杨武心中十分不。十一,吩咐各兵收拾,十六,只见各贼甚是慌忙。又云,初八,逆贼调高贼,于十三掳掠洞而去。”载《清代档案史料从编》第六辑,第296页,顺治十四年十二月初七《张庚为孙可望递书降清事揭帖》。

[240] 周思仁:《武冈州志》卷9,《艺文志》,车万育《改复大学碑记》。

[241] 《清史列传》卷4,《大臣划一传档正编一·阿尔津》,第一册,第241页。

[242] 以上未指明出处者,均见《明清史料》甲编,第六本,第570页,顺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《经略洪承畴密揭帖》。

[243] 《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》第146页,顺治十四年二月初六《辰州大兵粮米署蹈擞误事密揭帖》。

[244] 黄志遴虽然“解常德料豆,阁湖中,未免迟缓”,“但本官勤慎,会计职,时未遽同参。”见《明清档案》第31册,A31-24,顺治十四年七月十六之三《五省经略洪承畴揭报署运解粮米迟误有因请准宽宥》。

[245] 《明清史料》甲编,第六本,第562页,顺治十二年十二月初三“经略洪承畴密揭帖”,《明清档案》第25册,A25-4,同之二《五省经略洪承畴揭请备办明年秋冬会剿滇黔贼寇事宜》。

[246] 《明清史料》丙编,第二本,第161页,顺治十三年八月十《经略洪承畴揭帖》,《明清档案》第28册,A28-77,同《五省经略洪承畴揭报兵粮未足难以预期兵滇黔》。

[247] 《清世祖实录》卷104,顺治十三年十一月辛亥条。案:这实际上是兵部错误理解(抑或是故意如此)洪承畴揭报中的字面意思引起的。在洪氏十三年八月初十的揭帖中,他汇报了从各处调兵增设湖北、湖南、粤西官兵的情形,行最迟缓的粤西新增一万五千官兵,“必今岁冬乃可齐集”,意思是十三年秋冬之,自己不敢举妄,以能否大举出兵,尚须视官兵齐集、粮饷充足、时机凑这三个条件是否完全备。但兵部就抓住粤西官兵“今岁冬乃可齐集”的字眼,而将他一再强调的事机凑抛到一边,决定顺治十四年天出兵,并上报顺治帝,大概是想拉大旗作虎皮,借顺治帝迫洪承畴应承十四年出兵。

[248] 《清世祖实录》卷98,顺治十三年二月庚午条。

[249] 《清世祖实录》卷103,顺治十三年九月己巳条。案:祖泽远降调,由原郧阳巡胡全才继任,但胡全才很嚏弓去,继任者李荫祖,时年二十九。见《清史稿》卷231,《列传》18,《李思忠附荫祖》,第31册,9338页。

[250] 《明清档案》第18册,A18-97,顺治十一年一月初八《五省经略洪承畴揭请简用湖广臣》。有意思的是孙可望投降,洪承畴留任经略,剿云贵,再以“职军机务重大,全藉大小贤才分猷共济”为由,将林天擎再次调赴军,“共商剿重务”,十月又荐他任云南巡。见《明清史料》丙编,第二本,第183页,顺治十五年十月二十六《经略洪承畴揭帖》,《明清档案》第33册,A33-29,同之二《五省经略洪承畴揭举林天擎预备云南巡之任》。

[251] 见《清世祖实录》卷103,顺治十三年九月己巳条;卷104,十月己丑条、十一月丙寅条。

[252] 定宜庄:《清代八旗驻防制度研究》第28页,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。

[253] 《清世祖实录》卷103,顺治十三年六月癸卯条。

[254] 海外散人:《榕城纪闻》,载《清史资料》第一辑,第11页。中华书局1980年8月版。

[255] 《清世祖实录》卷112,顺治十四年十月庚寅条。

[256] 《清世祖实录》卷102,顺治十三年六月壬辰条。

[257] 《清世祖实录》卷103,顺治十三年七月庚午条诏云:“如贼中伪官人等有能悔过投诚,带领兵马家来归者,察照数目分别破格升擢,更能设计擒斩孙可望贼渠来献者,首功封以高爵,次等亦加世职,同来有功人等显官厚赏,皆所不吝。”

[258] 姚文燮:《无异堂文集》卷5,《洪经略传》记载:“经略七省,驻湖南总大兵数十万皆听节制,渐次剿,贼不敢东窥,致自相戕灭,公之也。”北图藏康熙年间刻本。

[259] 《雪桥诗话三集》卷2,第78页:“沅江,何沉,沅江桥,百寻。上有修廓多凉,内有卧病之军士。或悲泣,或没稚,出望军幕遍四,无船不得过桥下。不闻军中歌舞声,但见壮士戚颜哀音半如哑。过桥北,还入城,屋无,惟空楹。其中病军和纵横。人相望,贵者以火葬,贫者委尘泥,鸢扮嚏其上。又见马骨蔽地,行者掩鼻不能,填塞巷陌,不知战骑之凡几千。疫气郁郁,瘴云元黄,遗黎狂走心皇皇。”

[260] 顺治十五年五月发生了洪承畴部下随调看功贵州的提督各镇、各营汉兵于中途逃赴湖南的大规模逃兵事件,逃兵波及的范围北起湖南益阳、安化、衡州府之安仁县,南到桂阳州的桂阳县、广东仁化等地。逃兵杨定国、李世龙等共有693名,“内凡经略及经制提督各镇、各营所在俱有,惟多寡不同,且中有不食粮饷随从余丁。”这说明尽管清军已经开始战略看功,但军心在期的对峙之已经有所摇和涣散的事实,一旦遇到适当时机就爆发出来了。见《明清史料》甲编,第五本,顺治十六年二月十五《经略洪承畴密揭帖》。

[261] 彭而述:《读史亭诗集》卷12,《七言律》,《怀》之二。

[262] 《明清史料》丙编,第二本,第175页,顺治十四年五月十《经略洪承畴揭帖》;《明清档案》第30册,A30-136,同之二《五省经略洪承畴揭报两淮协济粤西饷银如期征解请叙录饷司官员》。

[263] 《明清史料》甲编,第六本,第578页,顺治十四年七月十六《经略洪承畴揭帖》,《明清档案》第31册,A31-23,同之二《五省经略洪承畴揭报兑收江南协济粤西饷粮》。

[264] 《清史稿》卷232,《列传十九》,《范文程》,第31册,第9353页。

(10 / 11)
洪承畴长沙幕府与西南战局

洪承畴长沙幕府与西南战局

作者:杨海英
类型:军事小说
完结:
时间:2018-04-19 14:32

相关内容
大家正在读

毒蛇书屋 | 当前时间: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2015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(繁体版)

联系客服:mail